前段時間,網傳招標現場群毆完整視頻終于曝光,以下截取部分截圖:
聽到過很多投標人都有過這樣的抱怨:我在這個行業里邊,是兢兢業業認真做的,但是當我們參加投標的時候,別人采用低價中標,而最后中標的產品很多是用“假冒偽劣”或者“以次充好”的原材料做的,我怎么可以競爭過他們呢?這時候企業要想奪標,只能選擇跟他們一樣,用不合格的原材料。但是從道義上、心理上,我難以接受。那樣做從長久來看,也是損害消費者利益的。但是如果不這樣做,很多標都拿不到,企業處在這種兩難境地,有的迫不及待選擇了同流合污,當然也有少部分企業堅決不。
所謂低價中標,簡單地說,就是在招標投標時,誰的報價最低,就由誰中標的評標方法。
現在,曾經被認為能夠充分體現公開、公平、公正的低價中標卻逐漸腐蝕了中國制造業追求品質、勇于創新行業土壤,帶來的是良者退出和劣者胡來的困局。如今談到低價中標,只剩下“餓死同行、累死自己、坑死業主”滿滿的吐槽點。
國際上之所以廣泛采用最低評標價法,是由于這種方法簡單明了、客觀量化,投標人在完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,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投標人圍標、串標、招標人虛假招標和招標走過場等不良現象的發生。而當前國內輿論對最低評標價法的非難,對于糾正業界的弊端來說實在是不得要領,南轅北轍。
低價中標已經是個非常不合理的標準,而卻成為很多企業采購的基本原則。你如果沒有買最便宜的,老板就會罵你。
俗話說,一分錢一分貨,沒有人會做虧本的買賣,為了中標而實施無底線的低價手段,圖了一時痛快,卻給后期項目實施留下了無窮的隱患。中標方因為給出的中標價格太低,無法盈利,必然會想方設法的控制成本,在原材料上做文章,這樣工程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,而投標方本意是為了節約成本,最后也往往成了“偷雞不成蝕把米”的結局。